從5M1E中認識色彩管理管
何謂色彩管理?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,為更好地運用顏色,科學家對顏色的表達體系進行抽象和提煉。人類對于色彩的認知、表現以及運用和管理逐步趨于科學化。為實現這樣的目的,色彩管理應運而生。具體到應用上概括描述為5M1E。人們對于5M1E法則的認知,更多源于其在質量管理領域的普遍應用。事實上,“人、機、物、法、環、測”六(liu)大要素也是印刷(shua)色彩(cai)管理(li)的(de)關鍵(jian)因素,想(xiang)要實現色彩(cai)管理(li)系統(tong)的(de)可(ke)預測性、可(ke)控制性、穩定性,這(zhe)六(liu)大要素缺(que)一不可(ke)。
色彩管理中的5M1E具體是指人員(Man):技術員、操作者、甚至是銷售人員,對于色彩的認識、色彩技術的熟練程度等;機器(Machine):印刷機、打印機等進行色彩表現的機器設備、工具的精度和維護保養狀況等;材料(Material):承印物的材料成分、印刷適性、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等;環境(Environment):印刷生產車間的溫度、濕度、照明條件等是否符合標準;方法(Method):包括色彩管理的工藝方法、印刷或輸出精度的選擇、色彩管理操作規程等;測量(Measurement):顏色測量或管理過程中,所采取的方法是否標準、正(zheng)確。
一、人員(Man)
大自(zi)然創造(zao)了色彩,但(dan)人是色彩管(guan)理的源動力。
在色彩(cai)(cai)管(guan)理(li)(li)中,人(ren)是(shi)最重要的(de)(de)(de)因素(su)之一。人(ren)的(de)(de)(de)視(shi)覺系(xi)統負責感知顏色,而(er)人(ren)的(de)(de)(de)技能(neng)(neng)和(he)經驗決定了對(dui)顏色的(de)(de)(de)理(li)(li)解和(he)控制能(neng)(neng)力。因此(ci),在實施(shi)色彩(cai)(cai)管(guan)理(li)(li)時,需要考慮到人(ren)的(de)(de)(de)因素(su),包括對(dui)色彩(cai)(cai)的(de)(de)(de)感知、識(shi)別和(he)再現能(neng)(neng)力。同時,人(ren)的(de)(de)(de)因素(su)也涉及到對(dui)色彩(cai)(cai)管(guan)理(li)(li)的(de)(de)(de)認(ren)識(shi)和(he)態度,需要加強對(dui)色彩(cai)(cai)管(guan)理(li)(li)的(de)(de)(de)培訓和(he)教(jiao)育(yu),提高人(ren)們對(dui)色彩(cai)(cai)管(guan)理(li)(li)的(de)(de)(de)重視(shi)和(he)技能(neng)(neng)水平。
企(qi)業要(yao)想在(zai)色彩(cai)管(guan)理(li)上有所建樹(shu),建立一只訓練有素(su)的技術(shu)團(tuan)隊是必(bi)不可少的。他們必(bi)須要(yao)對企(qi)業所屬行(xing)業領域內的主要(yao)ISO標準了然于心,更要(yao)知道何(he)為G7、FOGRA、UGRA,更新到(dao)了什么版本、GMI應(ying)(ying)該如何(he)進(jin)行(xing)認證等,并通過賦予(yu)技術(shu)團(tuan)隊在(zai)創(chuang)新方面的使命,讓其保持對行(xing)業前(qian)沿技術(shu)發展的跟蹤與(yu)研究,特(te)別是對于新出現的色彩(cai)管(guan)理(li)技術(shu),要(yao)結合(he)企(qi)業的業務特(te)點進(jin)行(xing)及(ji)時的商(shang)業化應(ying)(ying)用(yong),確保企(qi)業色彩(cai)管(guan)理(li)技術(shu)體系自我(wo)迭代(dai)和與(yu)時俱進(jin)。如果你(ni)是膠印企(qi)業經營(ying)者,可以(yi)用(yong)以(yi)下問題來考驗你(ni)的技術(shu)人員或色彩(cai)管(guan)理(li)專家。
①FOGRA和ISO,哪個是雞,哪個是蛋?
②G7是標準嗎,它的顏色管理邏輯是什么?
③FOGRA的色彩特性文件序號排到多少了,都存在什么差異?
如果你的技術人員能(neng)準確(que)回答出以上3個問題,那就(jiu)說明企業(ye)具(ju)備(bei)研究構建優(you)秀色彩管理標(biao)準體系(xi)的能(neng)力。
二、機器(Machine)
在(zai)色(se)(se)彩管理(li)過程(cheng)中,機器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(que)的。各種設備和工具用于生成(cheng)、處(chu)理(li)、測(ce)量和復制顏色(se)(se)。為了(le)獲得(de)準(zhun)確的顏色(se)(se)輸出,必須對(dui)這些設備進行正確的校準(zhun)和維(wei)護。
對于色彩管理,無論是在印前環節還是在印刷環節,設備是否保持持續穩定的標準化狀態,都是顏色可持續穩定復制的基礎。屏幕要定期進行校正,且各屏幕之間保持極小甚至不可感知的誤差范圍;打印機每日(ri)要(yao)進行狀態確認,噴(pen)頭是否(fou)(fou)堵塞、顏色輸出結果(guo)是否(fou)(fou)發生波(bo)動或(huo)變化等。只有在這些條件符合標準的(de)前提下,才(cai)可以進行打樣生產作業。
印刷機更(geng)是龐大的精(jing)密(mi)儀器,包含(han)數量(liang)眾(zhong)多的零部(bu)件,要求滾(gun)筒在高速運轉時(shi)能做到微(wei)米級的供(gong)紙(zhi)精(jing)度(du)和毫克級的油(you)墨(mo)供(gong)應量(liang)等。所以對(dui)于印(yin)(yin)(yin)刷(shua)機,必須要進行嚴格(ge)的日保(bao)養(yang)、周保(bao)養(yang)以及月保(bao)養(yang),特別是對(dui)于牙排、墨(mo)鍵(jian)、膠輥、走紙(zhi)部(bu)等關鍵(jian)部(bu)位,一定(ding)要按(an)照廠(chang)家的保(bao)養(yang)制度(du)進行深度(du)的維護與(yu)保(bao)養(yang)。只有這樣(yang),印(yin)(yin)(yin)刷(shua)機才會處于相對(dui)穩定(ding)的狀(zhuang)態(tai),否(fou)則在后(hou)續印(yin)(yin)(yin)刷(shua)生產的追色過程中,波云詭(gui)譎的印(yin)(yin)(yin)刷(shua)顏(yan)色匹配體驗將不可避免。
三、材料(Material)
材(cai)(cai)(cai)料(liao)(liao)是(shi)(shi)顏色表現(xian)的(de)(de)載體或素(su)(su)材(cai)(cai)(cai)。原稿、印(yin)版(ban)、油墨、承印(yin)物、印(yin)刷機是(shi)(shi)傳統印(yin)刷的(de)(de)五大要素(su)(su),其中材(cai)(cai)(cai)料(liao)(liao)就占據了(le)三席(即印(yin)版(ban)、油墨、承印(yin)物),可見材(cai)(cai)(cai)料(liao)(liao)絕對是(shi)(shi)影(ying)響印(yin)刷品顏色復制(zhi)(zhi)的(de)(de)決定(ding)性因(yin)素(su)(su)。材(cai)(cai)(cai)料(liao)(liao)印(yin)刷適性的(de)(de)好(hao)壞,決定(ding)了(le)印(yin)刷品顏色表現(xian)所(suo)能達(da)到的(de)(de)高(gao)度;而(er)材(cai)(cai)(cai)料(liao)(liao)各批(pi)次質量或特(te)性的(de)(de)一(yi)致性,則影(ying)響批(pi)量印(yin)刷品顏色復制(zhi)(zhi)結果(guo)的(de)(de)持續穩定(ding)性。
因此,企業在對印版、油墨、承印物以及其他原輔材料的(de)(de)管(guan)理(li)上,一定要建立相應(ying)的(de)(de)質量(liang)(liang)或特性標準,嚴格管(guan)控(kong)各(ge)批(pi)次原輔材料的(de)(de)質量(liang)(liang)穩定性。對于工(gong)藝復雜的(de)(de)產(chan)品,甚至還需(xu)要在(zai)關鍵的(de)(de)半成品環節(jie)設立質量(liang)(liang)檢(jian)驗與管(guan)理(li)標準,做到全流程(cheng)質量(liang)(liang)管(guan)控(kong)。
四、環境(Environment)
環境主要分為兩大部分,即溫濕度環境和色評價環境。前者影響的是材料和設備的印刷適性。對于溫度標準,一般要求是25±3℃,但要實現對顏色的高水平一致性,溫度要盡量控制在24±1℃;對于濕度則要求控制在40%~60%,且紙張在(zai)上(shang)機印刷前,盡(jin)量(liang)先放(fang)在(zai)車(che)間內(nei)進行(xing)約(yue)12h的(de)含水量(liang)調節。色(se)(se)評價環境主要影響的(de)是與(yu)客(ke)戶之(zhi)間的(de)顏色(se)(se)評價條件差異,企業除(chu)了(le)必須要安裝符合ISO 3664標準(zhun)(zhun)的(de)D50標準(zhun)(zhun)光源(yuan)外(wai),在(zai)條件允許的(de)情況(kuang)下,還應盡(jin)量(liang)引(yin)導(dao)客(ke)戶使用與(yu)企業一樣品牌型號的(de)標準(zhun)(zhun)光源(yuan),從根本上(shang)杜絕(jue)因顏色(se)(se)評價條件差異而(er)造成的(de)客(ke)戶顏色(se)(se)投訴問(wen)題。
五、方法(Method)
方法決定了色彩管理效果。在印刷色彩管理領域,行業主流的色彩管理工具相對比較單一,方法也大致相同。關鍵是企業要結合自身產品、材料以及設備特點,建立一套自主的色彩管理體系,并且要和主流的國際標準相匹配,既突出自身特點,又可與國際接軌,企業在標準上可游刃有余地應對不同客戶群體。建立色彩管理,務必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,例如企業的產品類型是什么樣的?使用的材料有哪些?采用何種設備條件和印刷方式?企業面向的客戶群體的標準傾向等。制作色彩管理標準前,務必要將這些條件梳理清楚。只有這樣,最終制定好的標準才有可能達到“源于國際標準而又高于國際標準”。
六、測量(Measurement)
測量是準確確定“標準是否符合標準”的唯一手段。理想的標準狀態是相對靜止,但實際標準運行過程是動態的,要在動態中保持標準的穩定性,定期的標準測量、工具校正以及材料檢測管理等,這些過程測量與監控工作必不可少,否則色彩管理將會難以達到標準,顏色“所見即所得”的目標也就不復存在。當然,測量的前提是要有合適的參照標準和允差標準。根據筆(bi)者經驗,當前(qian)國際(ji)標(biao)準在顏(yan)色一致性(xing)和穩(wen)定性(xing)上的(de)允差范圍(wei)太(tai)大(da),并(bing)且是基于ΔE00的(de)色彩計算(suan)方法。該算(suan)法給予了(le)顏(yan)色更多的(de)允差范圍(wei),實際(ji)上不太(tai)適于高質量(liang)產品(pin)的(de)顏(yan)色控(kong)制要(yao)求(qiu),建議企業采(cai)用(yong)ΔE76標(biao)準進行色彩控(kong)制,并(bing)適當縮小(xiao)允差范圍(wei)。
綜(zong)上所述,5M1E(人、機器(qi)、材料、方法、環境、測量(liang))是(shi)色彩管理(li)中需要(yao)考慮的(de)重要(yao)因(yin)素。通(tong)過綜(zong)合考慮這些因(yin)素,并(bing)采取有效的(de)措(cuo)施(shi)進行管理(li)和控制,可以(yi)獲(huo)得準確的(de)顏色輸出,提高產品(pin)的(de)品(pin)質和客(ke)戶的(de)滿意(yi)度(du)。